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全文]
人民幣強勢不出國門 美元受挑戰恐招大禍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一、當周一彭博報道《金融時報》將發表中國可能大手購進意大利債券時,急挫的美國股市竟然應聲彈升;這項十二日見報轟動全球金融界的消息,固然彰顯擁有巨額外滙的中國對世界經濟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暴露了投機者捕風捉影亂炒一通的本性。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投資組合,有一定比重的歐盟債券,十分正常,而無論屬「策略性」或「戰術性」持有,均以效益為首要考慮,作為一家必須計算成本效益的有限(責任)公司,斷然不會為政治目的而做出非理性(不經濟)的決策。昨天本報B12版的〈中投非歐羅區救星〉,對此有非常詳盡的剖析,大家不應錯過。

事實是,據《金時》報道,中投已持有約百分之四的意大利債券(其總負債二萬六千餘億歐羅),別說中投手上現金有限,就投資角度看,應否增持,亦成疑問。意大利財困泥足深陷,正如分別在美國和意大利任教的兩位經濟學家昨天在voxeu.org(專門發表學者論歐洲問題的網站)上的特稿所說,不管是歐洲央行的購債計劃或其他買家(如想像中的中國)購進其債券,效果亦如「以阿思匹靈醫治肺炎」,藥到病除不過是「騙局」(delude),實際上肺炎只會惡化而不會好轉(文章認為緊縮開支及對富裕階級課以重稅,意大利才能避免「賴債」暫渡難關)。

二、從歐羅主權債務危機,再次看出美國與歐盟的矛盾。月前美國國防部長蓋茨離任前公開「薄責」(不是客氣的溫馨提示)歐盟諸國福利開支太大軍事支出不足令兵力萎縮,昨天奧巴馬總統接受西班牙記者訪問,則要求歐盟合作制訂「有效、調協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以拯救歐羅於水深火熱中,財長蓋特納將破例出席本周五的歐盟財長會議(他在華沙只逗留不足二十四小時),目的在向歐盟施壓……。如果目前的情況繼續惡化,歐盟便面臨解體的末路,這對世界金融進而經濟帶來沉重甚且致命打擊,美國亦會受牽連,是顯而易見的。

歐洲金融風雨飄搖,手握三萬多億美元外滙的中國,十分風光,不在話下;在這種盼顧自雄躊躇自得的氣氛下,於一眾「愛國論者」言文中,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大幅提高,昨天本港有電視台甚且認為人民幣「統治」國際貨幣—即人民幣取代美元—之日已近,這種不符事實不負責任的說詞,只會誤事,而對提高人民幣流通性並無幫助。但願北京領導人明白「殺君馬者道旁兒」的「古訓」,勿為這類力求「政治正確」的言文所欺!

非常明顯,接受人民幣的國家愈來愈多(見九日本報的「中國近年簽訂的貨幣互換協議」表,但撇除香港的二千億元人民幣,總額不足千億美元),把人幣納入外儲投資組合的國家亦不少(見十日本報);可是,上述兩則新聞提及的,俱為在經濟上無足輕重的小國,而且此中難免有些帶有「政治交換」色彩(那令人想起民進黨時期的台灣外交)。中國經濟無疑走上康莊大道,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已有相當「認受性」,如無意外,人民幣必有成為世界通貨的一日,但那顯然不是短期內可以成事。

三、成為國際通貨(流通貨幣)必須符合三項條件,此為支付媒介、記賬單位及成為儲備貨幣。第一項條件是成為不同國家貿易交收的所謂「工具貨幣(vehicle currency)」,那意味為不同國家人民所接受;第二項是作為「開發票」的主要貨幣,即不同國家的貿易均以之為交換媒介,一向以來,中國的外貿都以美元「開單」,○九年開始,北京允許進出口貿易以人民幣「記賬」,至去年第一季,以人民幣為單位的「發票」,不足總貿易額百分之一,惟這方面進展甚速,今年第二季以人民幣成交的貿易額達六千億,佔總數百分之十。

不過,就世界貿易角度看,以人民幣支付及記賬的比例仍不足掛齒,國際結算銀行(BIS)在二○一○年四月至六月的調查(此調查三年一次),顯示在國際外滙交易上,人民幣只佔百分之零點九(已比○四年調查所得的百分之零點一大有進步),而在一片看淡唱衰聲中,美元仍佔國際外滙交易百分之八十五強!

在作為外儲上,人民幣雖然備受注意卻未「入圍」,據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二○一○年年報的數據,○九年底各國央行外滙儲備美元佔百分之六十二、歐羅百分之二十七,以次為日圓、英鎊和瑞郎(共佔百分之七點四)。

在國際市場上,人民幣雖然微不足道,但過去數年人民幣已邁開大步向前走,是無可置疑的;可是,國家的外滙政策令國際上利用人民幣受到太多限制(對目前以安定為主軸的中國來說,這是正確的做法),因此在國際市場上並不活躍、少人利用,其欲成為國際通貨,尚有一段長路要走。

四、雖然西方媒體認為人民幣快將取代美元是「人所共知的謬論」(patent nonsense),但樂此不疲的華文媒介,仍經常可見作這種鼓吹並作喜不自勝狀的言文,這是非常危險的。歷史上數次「貨幣交替」,都有軍事為後盾,僅憑經濟力量,是無法攀登主導地位的。

美國的《外交政策》(foreignpolicy.com)九月二日發表J. Traub題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中美開戰的預期可能成真?〉(Over the Horizon - Is worry abaut war with China a 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短文,述說當前美國的中國政策,已和五六年前有重大改變。中國雖然是「和平崛起」,但種種迹象顯示中國已不再滿足於「維持現狀」,其「軍事影響」已威脅美國亞洲盟友的安全和「領土完整」,不僅美國保護這些國家的「誓言」已受質疑,亦影響到美國的環球戰略和「霸主」地位。近年中國在武器研發上有重大突破,令她在太空以至亞洲區向來受美國保護的海空領域有與美國一較雄長的架勢。一位軍事評論家在這一期的《外交政策》上寫道,美國「未來的軍事衝突不在中東沙漠而在南中國海海域」!

為了抗衡中國的「軍事崛起」,美國保守政客主張保持遠東六萬常規軍及太平洋艦隊的規模不變,軍費則應維持在國民毛產值百分之四的水平—即在現年度軍費五千三百億上加七百億—與此同時要致力發展「新世代」的多種武器……。美國雖然無法從伊拉克和阿富汗全身而退,但今後的軍事布防重心從中東轉移至亞洲特別是南中國海一帶,已成定局。

中國當然不怕美國,但美國不是紙老虎,是獸性(不理性)一逗即發的老虎,其遠東盟友安全受威脅以至美元金融市場稱王稱霸為所欲為的地位一旦受正面挑戰,一場後果不堪設想的戰爭便會爆發!

[全文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